难免流产:科学认知与温暖守护

发布日期:2025-05-08 浏览次数:157

难免流产是妊娠期女性可能面临的突发情况,作为产科医护人员,我们深知这一经历对孕妇及家庭的身心冲击。本文旨在普及科学知识、澄清误区,并提供实用的建议,帮助女性及家庭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近日,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急救中心接诊了一位急诊孕妇,孕妇主诉孕15周,下腹痛半小时余,来院途中出现阴道流液,量多。

妇产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立即启动应急流程,医生行专科检查见胎儿部分肢体脱出阴道口,阴道见鲜血流出,量多。

值班护理人员迅速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为孕妇办理住院手续,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持续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处理。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入我院分娩中心进一步处理治疗,现于我院产科普通病区住院治疗观察。

 


难免流产

 

什么是难免流产?

 

难免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时,因不可逆的病理因素导致的妊娠终止。其典型表现包括:  

1.阴道出血量增多(超过月经量,伴血块)  

2.下腹阵发性疼痛(类似剧烈痛经,宫口已扩张)  

3.超声检查提示: 胎心消失或妊娠囊变形  

※注意:若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处理时机。



 

 

常见原因解析 

 

1.胚胎因素(约占60%)  

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的主因,属于自然淘汰机制。  

 

2.母体因素  

子宫畸形、黄体功能不足、严重感染(如TORCH感染)、慢性疾病(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  

 

3.其他风险因素  

年龄>35岁、多胎妊娠、外伤、过度劳累或精神应激。  

重要提示:多数情况下,难免流产并非因孕妇的日常行为(如正常活动、轻微碰撞)直接导致,应避免自责。

 

 

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流产是因为孕妇不够小心。”  

事实:绝大多数早期流产与胚胎质量有关,非人为可控。  

 

误区2:“流产后不能再怀孕。”  

事实:约85%女性下次妊娠可成功,建议间隔3-6个月再备孕。  

 

误区3:“必须坐‘小月子’长期卧床。”  

事实:适度活动有助于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即可。  

 


如何预防再次流产?

 

1.孕前检查  

夫妻双方染色体筛查、女方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检测。  

 

2.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酒、控制咖啡因、补充叶酸(0.4mg/日)。  

 

3.高危人群管理  

多囊卵巢综合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需孕前干预。  

 


给家属的建议

 

1.避免追问细节:如“是不是你吃了什么不对的东西?”此类问题加重心理负担。  

2.主动分担:承担家务、陪同复诊,用行动表达支持。  

3.关注情绪变化:若产妇持续抑郁、失眠超过2周,建议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结语:

难免流产是女性生育历程中的一次挫折,但绝非终点。科学认知、及时医疗干预和温暖的社会支持能帮助孕产妇走出阴霾。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拥有专业的产科医疗护理团队,为广大孕产妇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与支持,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及时干预,孕育新生命,保障孕产妇安全,我们与您同行!

 

 

来源 | 妇产急救中心 范新静

审核 | 妇产急救中心 朱颖 孙敬敬

妇儿在线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