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皖携手 与心同行—— 守护先心患儿健康之路
发布日期:2025-05-11 浏览次数:266
近日,一场意义非凡的先天性心脏病义诊活动在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温情开展。此次活动邀请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刘廷亮主任与超声医生洪雯静两位专家坐诊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共同为当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带来希望的曙光。
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儿童出生缺陷中
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与生活质量。
其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
为提升皖北地区儿童医疗服务水平,
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特邀请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权威专家团队,
为阜阳市及周边地区的先心病患儿
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
刘廷亮主任及其团队认真为每一位患儿进行详细的心脏听诊、病情询问与诊断分析。
面对复杂的病例,刘主任耐心细致地为家长们讲解病情,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从药物治疗到介入治疗,每一个方案都充分考虑患儿的个体情况。其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导管检查及介入治疗领域造诣深厚,专业素养让在场的家长们吃下 “定心丸”。
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超声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为辅助刘主任提出更精准的诊疗方案,洪雯静医生为患儿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洪医生凭借精湛的超声技术,为每一位患儿提供精准的影像学诊断,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依据。她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确保了每一份检查报告的准确性,让患儿的病情 “无所遁形”。
在义诊过程中,不少家长表示,以往为了孩子的先心病诊断与治疗,常常需要长途跋涉前往大城市的医院,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此次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专家来到家门口开展义诊,不仅节省了就医成本,更让他们在第一时间获得权威的诊疗意见。
此次义诊活动,不仅为众多先心病患儿提供了及时的诊疗服务,也为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的医务人员带来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与刘廷亮主任和洪雯静医生的交流合作中,我院医生在儿童心脏病的诊断思路、超声检查技巧以及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都收获颇丰,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阜阳市及周边地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整体诊疗水平。
“沪”皖携手 与心同行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的此次合作,是长三角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这样的义诊活动,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理念带到基层,让更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能够在早期得到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未来,双方有望在儿童心血管疾病领域开展更多深入的合作,包括远程会诊、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为更多家庭带来健康与希望,让 “心” 的关怀持续温暖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科普时间
先天性心脏病的识别及确诊后的处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 6‰-10‰ ,严重影响着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尽早识别先天性心脏病,并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将从识别方法和确诊后的处理措施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识别孩子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
(一)观察临床表现
口唇及皮肤颜色:
正常孩子的口唇、甲床、皮肤呈现红润色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可能在出生后或成长过程中,出现口唇、指甲、鼻尖、耳垂等部位青紫的现象,尤其在哭闹、活动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血液中氧气含量不足。此外,一些孩子皮肤会呈现苍白色,这可能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不足,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
呼吸和喂养困难:
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呼吸时胸部起伏剧烈,鼻翼煽动,严重时嘴唇、指甲、皮肤呈现青紫色,尤其在哭闹、活动后更为明显,这种青紫在医学上被称为“发绀” 。并且新生儿吃奶时就像一场“持久战”,吸吮无力、吃吃停停,甚至还没吃饱就满头大汗、呼吸急促,需要多次休息才能完成喂奶;稍大些的孩子,对吃饭也提不起兴趣。
生长发育迟缓:
与同龄孩子相比,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也可能低于正常标准。这是由于心脏功能异常,使得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
容易疲劳和反复感染:
孩子在活动后容易感到疲劳,不爱运动,喜欢安静地休息。同时,由于心脏功能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孩子容易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等,且感染后恢复时间较长。
图片来源:网络
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在出生后就能看到胸前区明显隆起,触摸时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强烈;少数孩子还会出现声音嘶哑,这可能是因为扩大的心脏压迫了喉返神经。家长可以通过触摸孩子的脉搏,感受脉搏的节律和强弱。如果发现脉搏跳动不规律、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心脏疾病的表现。此外,孩子还可能出现多汗、水肿等症状,尤其是在眼睑、下肢等部位。
(二)医学检查手段
听诊:
医生通过听诊器在孩子的胸部进行听诊,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的声音规律、清晰。如果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会听到异常的心脏杂音。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杂音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如杂音的强度、频率、部位等。例如,室间隔缺损的孩子,在胸骨左缘第 3 - 4 肋间可听到响亮而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房间隔缺损的孩子,在胸骨左缘第 2 - 3 肋间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
超声心动图:
就像给心脏拍“高清照片”,通过超声波穿透胸壁,直观地展示心脏的结构、大小、瓣膜活动以及血流情况,通过超声心动图,医生能够精准识别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常见先心病,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病变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这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胸部 X 线检查:
可以从整体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以及肺部的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胸部 X 线可能会显示出心脏增大、肺部血管纹理增多或减少等异常表现。例如,法洛四联症的孩子,胸部 X 线可呈现 “靴形心”,即心尖圆钝上翘,肺动脉段凹陷。
心电图检查:
能够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情况,了解心脏的节律和心肌的电生理状态。虽然心电图不能直接确诊先天性心脏病,但可以辅助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等情况,与其他检查结果相互补充。
心导管检查:
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通过将细长的导管经血管插入心脏,测量心脏各腔室的压力、血氧含量,以及观察血管和心脏的血流情况。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对于复杂先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至关重要。
心脏CT或磁共振成像(MRI):
当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这些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更详细地显示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帮助医生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二、孩子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后的处理措施
(一)及时就医与专业评估
一旦确诊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心血管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
(二)治疗方法选择
定期观察:
对于一些小型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部分孩子在1 - 2岁内有自行闭合的可能。在这个阶段,医生会建议每3 - 6个月进行一次心脏超声检查,密切监测心脏变化。家长要严格按照医嘱带孩子复查,不要擅自中断随访。
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不适合立即手术的孩子,药物虽然不能根治先心病,但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例如,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的负担,缓解水肿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家长要按时给孩子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胸手术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开胸手术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它通过切开胸骨,直接对心脏进行修复或矫治。微创手术则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常见的微创手术方法包括介入封堵术和胸腔镜手术。介入封堵术是通过外周血管将封堵器送到心脏病变部位,堵塞缺损或异常通道;胸腔镜手术则是利用胸腔镜在胸部做小切口,进行心脏手术操作。
介入治疗:除了介入封堵术,还有其他一些介入治疗方法,如球囊扩张术。对于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疾病,可以通过球囊扩张术扩张狭窄的血管或瓣膜,改善血流情况。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对身体损伤小的特点,但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关注孩子身体康复的同时,也要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先心病可能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心理压力,孩子可能因为疾病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家长也会长期处于紧张、担忧的状态。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如果发现孩子或自己出现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先天性心脏病虽然是一场挑战,
但绝不是终点。
在现代医学的支持下,
越来越多的孩子战胜了疾病,
健康快乐地成长。
请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共进,积极面对,
一定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来源 | 心脏中心